近期,記者在調研時發現VR設備、數字人等前沿技術正成為各地文旅景點的“標配”。然而,有些項目存在噱頭大于內容、技術流于表面等情況,比如,一些景區雖然推出了“VR體驗館”“虛擬沉浸體驗區”,但從實際情況看,存在內容清晰度低、可選影片少、完成度不夠等問題,從而導致設備使用率低、游客體驗不佳。
近年來,5G通信、人工智能、VR/AR、物聯網等智能技術快速發展,文旅產業則為這些新技術提供了規模化落地的“首秀舞臺”,推動技術迭代與商業模式重構。同時,科技作為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,從旅游治理的精準化、旅游服務的便捷化,到旅游營銷的智能化、旅游體驗的沉浸化,重塑著旅游業的運行邏輯。
隨著人工智能技術不斷發展,智慧文旅的熱度在不斷攀升。但有些地方智慧文旅項目仍停留在“重規模、輕實效”的階段。智慧文旅不是簡單的硬件堆砌,而是系統性工程。唯有轉變發展思路,系統發力,才能讓智慧文旅真正落地生根,從“盆景”變成“風景”,釋放出賦能產業升級與消費升級的強大動能。
推動數據融合深挖數據價值。文旅行業涉及多部門、多業務系,數據分散,容易形成信息孤島。要提升數據歸集能力,深化傳統旅游數據監測與大數據、區塊鏈技術的互補與融合,提升旅游領域整體數據質量和應用水平。同時推動數據開發利用,加大旅游領域數據要素化特點和路徑研究,提升多源數據融合能力。統籌數據資源整合共享和開發利用,在數據合規使用的前提下,推動旅游數據資源開發開放。
創新產品供給激活市場需求。一些地區存在“重硬件輕體驗”的建設誤區,忽視了軟件、內容和服務的深度融合與優化,導致文旅產品與游客需求脫節,未能有效提升游覽體驗。一方面,要因地制宜利用前沿技術,根據自身定位,發展新技術,培育新場景、新業態。另一方面,在新技術的使用上,在深挖本地景區特點以及民俗、歷史文化等獨特資源的同時發掘技術潛力,開發多元化的旅游產品,才能真正激發使用需求。近期,泰山景區引進了外骨骼機器人,游客可租賃體驗科技輔助登山,不僅緩解了游客登山的體能壓力,還借此打造差異化產品,滿足了游客的新需求。
探索持續盈利推動長效發展。盈利模式不明晰,也導致了行業內部資金流動難度較大、項目超額收益不顯著、創新乏力,制約了資本參與文旅產業鏈的積極性。要推動文旅產品推陳出新和景區持續升級,鼓勵企業創新經營形式,構建一套可持續的盈利模式,才能為智慧文旅的長期運營、技術迭代與服務優化提供堅實的資金保障,讓智慧文旅穩步前行。
原標題:發展智慧文旅要注重實效
文章來源:http://www.ce.cn/cysc/newmain/yc/jsxw/202508/t20250808_2435015.shtml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