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今,國內多家商超企業布局自有品牌,在頭部商超的帶動下,自有品牌數量、銷售占比等都在提升。《中國自有品牌發展研究報告(2024—2025)》顯示,2022年至2024年,平均每家零售商每年新開發的自有品牌產品數從83個增長到111個,再到142個,年均更新率達80%。
自有品牌是商超通過自主設計、研發、生產或委托第三方生產,并由自身渠道銷售的品牌。在開發自有品牌產品時,不同商超的方式各異。有的以“買手制”制造了具有差異化的爆品;有的發揮供應鏈優勢,聯合廠家開發自有品牌商品;有的在鮮食或者預制菜領域積極創新。
為什么商超越來越愛打造自有品牌?
一方面,打造獨特記憶點,提供差異化服務。體驗消費興起,消費者購買的并不僅僅是商品本身,更是那份“獨特與稀缺”的體驗。自有品牌為商超提供了實現差異化的有效途徑,通過開發具有獨特設計、品質和功能的商品,滿足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,培養消費者“非你不可”的習慣,以差異化競爭形成新的盈利增長點。
另一方面,打造成本優勢,提升價格競爭力。自有品牌從工廠到貨架的模式,繞過經銷商、批發商等中間環節,不僅降低采購成本和渠道成本,還讓商超有更大定價主動權。自有品牌商品通常在自家渠道銷售,無需繳納進場費等,進一步節約了成本。
商超發展自有品牌也面臨不少挑戰。比如,一些商超在發展自有品牌時,缺乏清晰的品牌戰略定位,盲目跟風市場熱門商品,導致產品同質化嚴重;未建立數據化需求預測體系,對消費趨勢和市場變化觀察不夠,自有品牌新品上市效果不及預期等。自有品牌間的競爭,不僅依賴高性價比,更是產品質量、購買體驗等方面的比拼,產品“上新”與開發“上心”同時發力,才能持續贏得好口碑。
數字化驅動精準創新,尊重市場才能贏得市場。消費趨勢不斷變化,誰更了解消費者、誰的產品更能戳動消費者情緒,才能引起關注。商超企業可依托人工智能、大數據等數字技術,以數據反哺研發,找準熱點、深挖賣點,實現“需求—生產—銷售”的全周期提速,提供符合消費者預期的自有品牌產品,并提升復購率,將消費者發展成忠實“粉絲”。
質量是核心競爭力,品質過硬才能產品常青。如果說體驗是“加分項”,品質和創新則是“必選題”,市場競爭說到底要靠產品質量。商超在追求爆品、爆款的同時,更要注重品質,筑牢產品質量底線。比如,原材料靠不靠得住、制造流程管理嚴不嚴格、售后服務到不到位,都是一件商品能否占據市場的重要因素。“質勝”方能“致遠”,好商品才能做成好生意。
自有品牌建設是一場馬拉松。從簡單的模仿,到逐步建立研發體系,再到形成獨特的產品體系,商超需要有與時間做朋友的耐心、一點一滴積累的耐力,穩扎穩打贏市場。
原標題:商超為何熱衷發展自有品牌
文章來源:http://www.ce.cn/cysc/newmain/yc/jsxw/202506/t20250617_2329582.shtml
|